作为东部光伏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2017年底安徽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达到323万千瓦,在全国总量中占比11%。
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最后安装和调试阶段,预计将于今年上半年并网投运,届时也将成为我国第一批20个光热发电示范项目中首个完工的项目。而这套服务体系较大程度上是基于其对导热油运行的数据积累。
基于这一大数据体系,首诺导热油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为专业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了解详情也可联系大会主办方:021-61110177;邮箱:csp@cspfocus.cn;加微信好友:cspfocus2011。作为全球范围内最早涉足太阳能热发电导热油领域的生产商之一,美国首诺导热油有限公司所生产的TherminolVP-1被全球二十多个商业化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广泛采用。此后,TherminolVP-1被全球二十多家商业化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电站广泛采用,首诺导热油覆盖的商业化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4GW。谈及中国市场,首诺导热油市场部经理张睿岚表示非常看好光热这一块的发展,认为中国光热市场潜力巨大,而商业化的光热电站中导热油用量很大。
欲面对面与首诺深入交流及洽谈合作,欢迎参加于3月22-23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八届CSP Focus光热发电中国聚焦大会,届时,首诺将于大会展览区向参会嘉宾展示光热电站用TherminolVP-1导热油产品据权威检测机构DLR对天瑞星TRX70-III集热管的最近一次抽检(由DLR认可的第三方机构抽检)结果显示,该型集热管400℃条件下热损为219~230W/m,相对测试对照样管的光学效率范围为1.043~1.052,具备优良的光热转换性能及高可靠性的真空保持品质。对于国外光伏产业政策的研究多集中在政策归纳和对国内的启示意义方面,缺乏定量分析,且样本也多集中在美国、德国等国,样本覆盖面窄。
(2)在绩效评价中,产出指标一般为产品、知识产权、新产品价值等。已有研究表明,政策是制约太阳能发展的重要因素。与调整前相比,调整后6个国家的纯技术效率有明显的上升,10个国家的纯技术效率保持不变,说明大部分国家的纯技术效率在第一阶段并未被高估。与调整前相比,调整后的政策效率发生了变化。
而为了减少数据因为单一年份的波动性,本文的投入指标选取的是20112013年的平均值,产出指标为20122014年的平均值,环境指标为20112013年的平均值。数据包络分析(DE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评价投入与产出相对效率的数学方法。
与其他能源相比,太阳能具有无污染、分布广泛、储量丰富等优势,因此,世界各国制定政策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由于环境变量对样本国家的光伏产业效率值有影响,因此各国政府需要根据自身环境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本国光伏产业的发展。(3)国内外光伏产业政策的对比研究。因此,选取没有相关性的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作为聚类分析的指标。
根据光伏产业的特点和数据可获得性,本文选取三个环境变量:每年的电力消费总量、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数量(见表2)。中国、日本和韩国都制定了明确的光伏发展目标,并通过补贴降低安装成本。电力消费总量对研发经费投入的松弛变量具有正向影响,说明电力消费总量较大但也并不能有效增加行业内创新资源的配置。1各国光伏产业政策分析在全球能源短缺和气候变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各国纷纷出台政策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见表1),促进能源向绿色方向发展,太阳能以其可再生、储量大和无污染等优点被广泛关注。
表4中,NCL为当前系统存在类的总个数,Clusters为当前加入的编号,Joined表示加入该类的国家,FREQ表示新类的元素个数,SPRSQ表示类与类之间规格化最短距离,RSQ表示R2统计量,ERSQ表示偏R2统计量,CCC为统计量值,PSF为伪F统计量,PST2为伪T2统计量,Tie表示节。导读:本文从政策绩效角度,应用三阶段的DEA和聚类分析对18个国家的光伏产业政策绩效进行了定量研究。
本文需要根据光伏产业效率的DEA测算值进行比较分析,采用聚类分析能够较为科学地对结果进行分类,从而比较不同国家政策效率的差异性。由于技术效率等于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乘积,导致三者之间存在共线性问题。
结合图1的结果,可以得到18个国家的光伏产业效率分类情况。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具体如下:(1)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良好环境。中国的光伏产业发展时间短,增长过快,这一点在已有研究中得到证明。2.3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由于光伏市场的核心在欧洲、亚洲和北美,为了研究光伏产业政策绩效,本文从欧洲、亚太和北美选取了18个国家进行研究。由于各国对专利的评价标准不一,用简单的专利数量来进行比较会降低可比性,因此本文选用能够反应直接产出的每年光伏新增装机量每年光伏发电量和每年光伏产业新增商业价值三个指标来测量光伏产业的产出,其中每年光伏产业新增商业价值能反映出创新成果的经济价值和商业化水平,每年光伏新增装机量和每年光伏发电量能反映出创新成果的应用经济价值。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数量对研究经费松弛变量的影响为负,说明经济实力的强度可以有效增进光伏行业创新资源的配置。
说明产出与离线产出间的差距主要是由管理无效导致的,剥离原投入松弛变量中受到环境因素影响的部分,很有必要。主要研究热点如下:(1)光伏产业政策演变过程、现状及不足研究。
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带来了一系列的气候问题,这使得人们将目光转向可再生能源。(2)国内光伏产业政策对光伏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甘卫华、刘振梅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光伏产业政策和技术特征分析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指出光伏产业未来的研究方向。3.4差异性分析为进一步比较不同国家光伏产业之间的效率差异,根据效率测算值,对18个国家的光伏产业效率进行Q型聚类。
国内光伏产业政策的研究多集中于产业政策的演变过程、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对于光伏产业政策绩效的研究较为缺乏,且采用定量分析的研究较少。4结论及建议结论如下:(1)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后,各个国家的技术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本国光伏产业效率,还可以促进本国光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3政策绩效结果及分析3.1第一阶段传统DEA的实证结果利用DEAP2.1软件对18个国家的光伏产业效率水平和所处规模报酬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见表3。
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以后,大部分国家的光伏产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或者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只有中国和德国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的阶段,说明光伏产业两大强国产业规模虽大,但出现了规模不经济。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国际能源署官方网站。
2.2指标的选取以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为原则,借鉴已有研究基础并结合本文的具体研究目标,从投入和产出角度构建了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因此综合考虑以往的研究和光伏产业的特点,本文选用了带有一定产业性特征的投入变量,即产业技术人数(包含R&D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等)和研发经费投入(包含政府和企业的R&D),这两类指标能够有效反应人才队伍发展和科技创新基地及平台建设。
但是盲目的扩张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理想的规模经济,这主要与国内光伏企业主要集中在光伏生产,而制造的产品要卖出去就依赖于欧美等电站开发的拉动,由于金融危机后开发需求量下降,国内产品滞销,促进了规模扩张后的不经济;另一方面,国内的生产补贴政策诱使一些企业涌入产业链下游的产品生产,产能大量增长,但外销不畅,内需不足,企业纷纷打出价格战,使得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导致规模不经济。本文要测算不同国家光伏产业政策效率,涉及光伏产业的多项投入和产出指标,加之光伏产业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干扰,因此选择DEA三阶段模型来测算光伏产业效率较为合适。
邵学清等通过分析江西省新余光伏产业超常规发展之路,指出政府应当适时调整角色,促进产业的发展。可能原因如下:由于新增装机容量增长太快,德国政府从2012年实施了新的政策,光伏利用补贴由原来的每年递减改为每月递减,引起了市场剧烈的动荡,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户安装成本,同时降低了安装的积极性,使得销售市场行情下跌,导致产业规模外在不经济;此外,国内外光伏补贴政策变化引起的市场供需失衡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规模不经济。一些国家并没有专门的光伏计划,而是通过可再生能源计划扶持光伏产业,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2.1研究方法(1)数据包络分析。
正是因为光伏产业政策对光伏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王伟的研究表明,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光伏产业政策支持。
样本国家的光伏产业规模占到了全球光伏产业规模的85%以上,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全球光伏产业现状。(2)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后,大部分国家的光伏产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或不变的阶段,只有中国和德国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的阶段,说明光伏产业两大强国对光伏的利用规模较大,但已经出现了规模不经济。
奥地利、丹麦和挪威等国并没有制定统一的光伏发展目标,也没有强制性要求,而是通过一些宽松型举措支持光伏技术研发项目。在不考虑外部环境和随机误差的情况下,计算得出相对效率水平:18个国家光伏产业的平均技术效率值为0.81,平均纯技术效率值为0.94,平均规模效率值为0.87,12个国家的光伏产业技术效率值达到了1即处于技术效率前沿面上,其他国家均不同程度地处于无效率状态,有待提高。